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在线留言
 
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大气边界层特征及能见度分析
作者:黄彬1  侯淑梅2  吴振玲3  渠鸿宇1 
单位:1.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2.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 济南 250031;
3.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0000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 海雾 水汽输送 最低逆温层高度 
分类号:P732.1;P458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1·38·第六期(73-81)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9—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发展和消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气能见度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低纬暖湿气流在向岸风的作用下,在青岛沿海附近形成风速辐合和水汽辐合生成海雾,水汽辐合散度增大,海雾处于发展阶段;当切断来自低纬暖湿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减弱或消失,海雾减弱消散。逆温差和最低逆温层高度能更好地体现逆温的强度的变化,最低逆温层高度越低,逆温差越大,则逆温强度越强,海雾厚度增加,逆温开始减弱时,海雾达到最强阶段。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encryptio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we analyze the sea fog development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during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Qingdao summit on 9-10 June 2018, and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the atmospheric visibility forec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 fog is formed by wind convergence and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along the coast of Qingdao, which is caused by the low-latitude warm and wet airflow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ndward wind. Sea fog develops when the divergence of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increases, and sea fog weakens when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weakens or disappears. Moreover, the invers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height of the lowest inversion layer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The lower the height of the lowest inversion layer and the greater the invers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he stronger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tensity. When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begins to weaken, the sea fog reaches the strongest stage.
参考文献:
[1] 王彬华. 海雾[M].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3.
[2] 黄彬, 高山红, 宋煜, 等. 黄海平流海雾的观测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09, 27(1):16-23.
[3] 孟宪贵, 张苏平. 夏季黄海表面冷水对大气边界层及海雾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2, 42(6):16-23.
[4] 张苏平, 龙景超, 尹跃进, 等. 我国东部沿海一次局地海雾抬升成云过程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4, 44(2):1-10.
[5] 黄彬, 王皘, 陆雪, 等. 黄渤海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及生消机理分析[J]. 气象, 2014, 40(11):1324-1337.
[6] 王静菊, 高小雨, 高山红. 一次黄海海雾的数据同化试验与形成机制研究[J]. 海洋气象学报, 2017, 37(1):42-53.
[7] 王鑫, 黄菲, 周发锈. 黄海沿海夏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J]. 海洋学报, 2006, 28(1):26-34.
[8] 张苏平, 任兆鹏. 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J]. 气象学报, 2010, 68(4):439-449.
[9] 任兆鹏, 张苏平. 黄海夏季海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春季海雾的对比[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1, 41(5):23-30.
[10] 王凯悦, 张苏平, 薛允传, 等. 夏季低压控制下黄海西北部海域海雾发生气象条件合成分析[J]. 海洋气象学报, 2018, 38(3):47-56.
[11] 张苏平, 鲍献文. 近十年中国海雾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 38(3):359-366.
[12] 鲍献文, 王鑫, 孙立潭, 等. 卫星遥感全天候监测海雾技术与应用[J]. 高技术通讯, 2005, 15(1):101-106.
[13] 钱峻屏, 黄菲, 崔祖强, 等. 基于MODIS数据的海上气象能见度遥感光谱分析与统计反演[J]. 海洋科学进展, 2004, 22(S1):58-64.
[14] 钱峻屏, 黄菲, 王国复, 等. 基于MODIS资料反演海上能见度的经验模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6, 36(3):355-360.
[15] 吴晓京, 李云, 黄彬, 等. 利用动态阈值方法改进的风云二号卫星海雾检测技术[J]. 海洋气象学报, 2017, 37(2):31-41.
[16] 吴晓京, 李三妹, 廖蜜, 等. 基于20年卫星遥感资料的黄海、渤海海雾分布季节特征分析[J]. 海洋学报, 2015, 37(1):63-72.
[17] 宋亚娟. 北太平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8] 马艳, 郝燕, 王颖. 青岛地区海雾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4, 44(11):11-15, 29.
[19] 江敦双, 张苏平, 陆惟松. 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和预测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08(3):7-12.
[20] 黄彬, 毛冬艳, 康志明, 等. 黄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6):920-929.
[21] 侯淑梅, 杨成芳, 王建林, 等.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维持和消散阶段的环境场特征[J]. 海洋气象学报, 2019, 39(1):86-94.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海洋预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海淀大慧寺路8号 电话:010-62105776
投稿网址:http://www.hyyb.org.cn
邮箱:bjb@nmefc.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